CIP看板案例分析丨精益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其中精益管理对于切实提升护理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4年以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立足“两改善两提升”主题活动,持续在全院各科室推行CIP看板管理工作,自下而上,通过发动广大职工的力量,将工作被忽略或者被遗忘的细节发掘出来,作为点滴教育和重点提案,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感染内科

       在传统输液治疗过程中,部分药物的滴注速度需严格把控,才能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此前,护理人员多采用纸质记录方式,标注特殊药物的使用要求、避光输液需求以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缓慢滴注提示。然而,由于患者转床等因素,信息涂改频繁,极易造成混淆,影响护理准确性。同时,钟点治疗因缺乏固定标识,仅放置于输液盒内,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感染科护理团队制作专属输液标识牌,以其直观、醒目的特点,让护士在更换点滴时,能够迅速获取关键信息,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微信截图_20250418085139.png

 未来,科室将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高压氧

      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往往将吸氧管和面罩零散放置,不仅容易遗忘,还可能影响治疗环境的整洁。

      CPI改进前:患者把高压氧吸氧管和吸氧面罩随意放置在储物柜中。

微信截图_20250418085909.png

CPI改进后:工作人员准备好高压氧专用袋,给病人装好吸氧管和吸氧面罩,并标记好姓名以防误拿,方便患者使用。

微信截图_20250418085926.png

这个小小的举措,能为患者的高压氧治疗之旅带来更多便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体检中心

      冬天天气寒冷,前来体检中心采血的客户血管也出现“消瘦”,由于温度降低导致人体血管收缩,给体检采血增加了难度,同时大大增加了标本溶血发生的概率。

      天冷时血管收缩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静脉的充盈不良使静脉穿刺操作困难,扎止血带时间过长,或者反复拍打血管,导致血液标本的溶血率明显上升。由于血液检查项目必须空腹,采血通常是体检客户首先体检的项目。许多客户从室外进入室内,身体尚未复温,有些客户甚至四肢冰冷,无法寻找静脉穿刺点。体检科护理人员采血前会评估客户血管条件,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客户,嘱其先行彩超检查,待身体复温后再行静脉采血。对年老体弱者会送上装有温水的暖壶,让客户手握暖壶,局部热敷使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让血管扩张充盈。

微信截图_20250418090019.png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科室溶血率显著下降,同时也体现出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细节之处显“温度”的人文关怀宗旨。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陈兰英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护理部


0798—8560600
院长信箱:jdzsyyy@126.com
景德镇市珠山区中华北路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