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服务

脚上伤口久久不愈,一查竟是糖尿病!——医生提醒: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量:61

2025年8月29日清晨,市一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王冰清收到一份特殊的感谢——两年前的患者唐先生送来了一面锦旗。

       "特别感谢王医生和科室的各位医护人员,不仅治好了我的脚,这两年来还一直关心我的血糖情况。"唐先生握着王医生的手激动地说,"现在我的血糖控制得很好,伤口也完全长好了,真的多亏了你们一直以来的照顾!"他笑容满面,脚步稳健,几乎让人无法想象他曾因糖尿病足溃烂而艰难行走的样子。

wechat_2025-09-08_150252_868.png

精准监测,揭开血糖真相

      "医生,我的脚出现溃烂,怎么这么长时间都不好?"2023年10月初,52岁的患者唐先生(化名)带着疑虑走进市一院内分泌科诊室道出了自己的困扰。

      入院后,市一院内分泌科医疗团队立即为唐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监测结果令人担忧:空腹血糖高达18.6mmol/L(正常范围是3.9 - 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左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足部红肿热痛,溃疡面仍在扩大。结合心电图和下肢CTA等检查,最终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有足溃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您的血糖水平很高,足部感染严重,必须立即住院治疗!"主管医生王冰清的话让唐先生震惊不已。他从未想过,自己脚上的溃烂,竟然与血糖有关。

      近3年来唐先生一直有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却从未将这些表现与血糖问题联系起来。"以为是干活累了,年纪大了正常",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一周前,左脚开始出现红肿、溃烂,疼痛让他晚上无法安睡,还伴有心慌胸闷,这才在家人的催促下来院就诊。在他的认知里,糖尿病是“血糖高”,而脚烂是“外伤”,这是两码事。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正是那个被他忽略已久的“高血糖”,在暗中一点点剥夺了他伤口的愈合能力。

双管齐下:降糖+抗感染的治疗策略

wechat_2025-09-08_150315_615.png

 面对这一情况,市一院医疗团队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医护人员们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精心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降糖方案,实行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并耐心指导唐先生及家属如何观察低血糖反应。"血糖控制是基础,"主管医生王冰清解释道,"只有把血糖降下来,才能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环境。"

      抗感染保肢体是关键。在血糖控制的前提下,医疗团队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护理团队每天两次为唐先生进行足部清创换药。"每次换药都要格外小心,"护理团队表示,"我们要仔细清除坏死组织,又要保护新生肉芽组织,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针对唐先生的冠心病,同时给予心血管保护治疗,确保治疗过程安全可靠。

出院不“断联”,随访暖人心 

       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入院第3天,唐先生因为血糖波动情绪低落:"我这脚溃烂这么严重,还能恢复正常么?"医疗团队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主管医生王冰清每天查房时都会多停留片刻,不仅讲解病情进展,更分享以往成功治愈的案例;护理团队注意到他的焦虑,一边换药一边安慰:"您的伤口每天都在好转,一定要有信心。"

 在精准的降糖治疗和细致的伤口护理下,唐先生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血糖逐渐稳定,足部溃疡开始愈合,心慌胸闷的症状也消失了。经过11天的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决定出院。

      出院时,唐先生的脚部溃烂尚未完全愈合,需携带药物返回当地继续治疗。令他感动的是,出院并没有意味着治疗的结束。内分泌科的医护团队不仅为他详细安排了后续的换药计划和复查时间,还主动添加了他的联系方式。“回家后伤口怎么护理、血糖该怎么监测、药物如何调整,他们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唐先生说道,“更难得的是,他们真的会定期上门或是电话询问我的恢复情况、血糖情况,提醒我注意事项。”这种出院后依然被牵挂、被负责的态度,让唐先生倍感温暖,也增强了他坚持治疗、规范管理的信心和决心。如今伤口已经完全愈合,血糖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这次他特意送来锦旗,不仅为了感谢当年的救治,更是对这两年来不曾间断的关怀表达谢意。

       市一院内分泌科主任邱奉林借此提醒广大市民:糖尿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但如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等表现,特别是出现皮肤伤口不易愈合时,应及时检测血糖,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定期筛查、规范治疗和日常护理至关重要。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邱奉林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