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两改善两提升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持续开展改善护理服务行动

发布时间:2025-09-04    点击量:118

护理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其中打造特色护理服务对于切实提升护理质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立足“两改善两提升”主题活动以来,护理部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改善护理服务行动,打造专科护理品牌,积极开展“一护一品”特色服务,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图片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做好患者术后护理与后续疾病管理意义重大。为满足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深化专科护理工作,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推出“心梗救治、心康助力、重启新生”专项服务,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从重症监护到出院准备,再到出院后早期和出院后长期的全程康复护理。

      患者一进入心血管重症病房,医护团队便启动早期康复干预。通过全面评估,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定制专属心脏康复方案,在实时心电、血压监测下,给予全程康复指导与关怀。这样既能保障安全,又能帮助患者逐步提升心功能与运动能力。

      为让患者居家康复更安心,出院前医护团队会为患者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根据数据再次做出全面评估,制定精准的个性化出院康复计划,并模拟居家康复场景进行演练,比如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记录运动时长,甚至针对厨房、浴室等易发生意外的场所给出安全改造建议。患者出院后,团队志愿者会上门访视,通过观察居家训练情况、检查用药记录等方式调整方案;同时借助微信沟通、电话随访、门诊康复等多种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动态调整居家心脏康复方案。

      科室还引入了智能康复设备,患者可通过穿戴设备实时上传心电、心率等数据,医护人员在后台远程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提醒调整,让居家康复更精准。针对老年患者记忆力差的特点,团队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康复手册,用顺口溜形式标注用药时间、运动禁忌,比如“晨起服药别忘记,饭后散步半小时”,既好记又实用。通过这种全程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心梗患者的活动耐力(6分钟步行距离从429米提高至478米),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发生率从42.6%下降至16.7%),更好地助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wechat_2025-09-04_093812_806.png

     如今,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技术日趋成熟,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心脏康复已成为心血管专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护理团队将持续拓展心脏康复护理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三级医院心脏康复逐步向患者居家终身康复延伸,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患者往往面临“疾病本身致残”与“并发症致命”的双重威胁。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等疾病常伴随意识障碍、运动功能减退或认知受损,使得患者极易发生误吸、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研究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15%-30%,且显著延长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         

      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各类管路(如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的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质量与安全。为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水平,科室推出“‘管’您健康”管路一护一品专项暖心服务,以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关怀,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管路护理支持。

专业团队,标准化操作

      科室高年资护士组成管路护理小组,按照团体标准,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从管路置入、固定、维护到并发症预防,全程规范操作,降低感染、脱落等风险。  

wechat_2025-09-04_093826_238.png

个性化护理方案,一户一策  

      针对脑卒中、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等不同疾病患者的需求,量身定制护理计划。通过家庭随访、视频指导等方式,确保患者及家属掌握居家护理要点,实现“医院-家庭”无缝衔接,让患者安心、家属放心。

wechat_2025-09-04_093835_683.png

 “管路安全小课堂”

      每月开展患者教育,通过实物演示、互动答疑,帮助家属掌握清洁、固定等实用技巧。  

wechat_2025-09-04_093840_823.png

“舒适护理、人文关怀”行动

      护理团队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记录他们对管路护理的担忧与需求,为清醒但无法言语的气管切开患者设计“需求指示卡”,让患者“发声”,并且采用新型固定方法,减少皮肤损伤,提升患者舒适度。  

wechat_2025-09-04_093847_919.png

      科室的每一根管路,都承载着患者对健康的渴望,大家以技术为基,以人文为本,平均每月护理导管500日数,导管固定规范率达99.3%,规范各种管路护理,使管路护理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不仅保障护理安全,还将管路护理从“技术活”升级为“暖心活”。大家坚信,每一根管路的背后,都是一份生命的托付;每一次精细的护理,都是对健康的庄严承诺。

 

血透室

     血透室,是一个与生命紧密相连的特殊战场,每一次透析,都是在为患者的生命续航。在这片承载着希望与坚守的领域,科室以 “健康宣教” 为核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 “一护一品” 服务,为患者的治疗之路点亮明灯,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

      科室的健康宣教采用多元化方式,全方位守护患者健康。定期开展的集中讲座,为患者系统讲解血透相关知识;精心制作的健康教育手册,便于患者随时翻阅学习;音频宣传二维码、健康教育科普视频的推出,让患者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肾友会的建立,则为患者搭建了交流经验、相互鼓励的平台。

      在沟通方面,电话和患者微信群成为重要纽带。紧急情况下,患者能通过电话快速与科主任、护士长取得联系;对于非紧急的问题,患者在微信群里与医护人员交流,医护人员都会及时给予专业回复。

      同时科室人员督促患者定期检查,责任护士根据透析常出现的并发症及患者各项检测数据,及时反馈并指导患者相关知识,助力患者实现自我管理。同时,医护共同制定针对性个体透析方案,旨在提高透析质量,延长患者透析年限。此外,医护人员还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wechat_2025-09-04_093855_570.png

      健康宣教的成效显而易见。患者周叔曾因饮食不当导致反复高血钾,血钾水平达 6.0 mmol/L,经健康宣教后,他学会了限制高钾食物,血钾水平逐渐稳定在 4.5 mmol/L 左右。另一患者李叔通过掌握水分管理技巧,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从 5kg 降至 2kg,有效减少了心衰风险。许多患者还主动分享宣教知识,带动家属共同配合治疗。

      血透室的 “健康宣教” 这一 “一护一品” 特色服务,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指标,更增强了他们的治疗信心,降低了并发症率,让护理效果事半功倍,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续航注入了强大的 “心” 动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虽然脚步丈量的路程有限,但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将继续以“半径5公里爱心服务圈”延伸护理活动为载体,将爱心融入到护理工作的点滴,积小善成大善,积跬步至千里,为患者送去一份健康、一份信任,为健康景德镇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陈兰英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