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模范机关

“多亏了两家医院无缝对接,我父亲才能这么快得到救治!”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张大爷的家属握着医生的手连连道谢。
7月4日下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负责人江顺福接到浮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紧急求助电话,“江主任,我科一名68岁老人突发脑梗,考虑大血管栓塞导致,我院已经进行溶栓治疗,急需转诊、紧急取栓!”
接到电话后,市一院卒中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从电话对接到联系转院,从了解病情再到完成桥接取栓,只用了短短3个小时,“时间就是大脑”可谓是医联体紧密协作跑出生命加速度!
突发脑梗,医联体快速启动转诊通道
7月4日下午3点多,患者张大爷突然左侧肢体失灵、摔倒在地,伴头晕、说话含糊。家属紧急将其送往浮梁县人民医院,接诊医生结合症状判断为急性脑卒中,迅速完善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但治疗中,老人出现眼球向右侧凝视同时肢体活动障碍的典型大血管闭塞体征,医生凭借经验判断:“这很可能是大血管闭塞,必须尽快转往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做血管开通介入治疗!”
得益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与浮梁县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协作机制,转诊流程瞬间启动:浮梁县医院一边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向市一院卒中中心传输患者病历、检查结果,一边安排救护车护送;市一院卒中中心同步做好介入准备,神经内科、介入手术室等多科室提前到位,形成“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准备先行”的高效衔接。
桥接取栓,多学科协作抢回“黄金时间”
傍晚6点,患者抵达市一院急诊时,卒中团队已完成术前评估。结合浮梁县医院传来的初步检查数据及市一院加急完成的头颅MRI+MRA结果,明确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引发急性脑梗死”。此时距发病已近3小时,尽快完成血管开通改善脑血管灌注治疗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从而挽救患者生命,让部分患者有体面回归社会。
介入手术室内,手术团队迅速为患者实施血管内取栓术。术中,一系列熟练操作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成功取出堵塞血栓,术后造影显示血管通畅,脑组织血流恢复。整个过程从患者入院到血管再通仅用一小时,这背后正是医联体“基层首诊、快速转诊、上级救治”模式的真实体现。
术后好转,医联体守护百姓健康“最后一公里”
术后第二天,患者左侧肢体肌力已从入院时的0级恢复至正常,反应较前灵敏,发音也清晰了许多。“如果没有医联体的快速衔接,转诊和术前准备可能要多花1-2小时,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会大打折扣。”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江顺福感慨道。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依托高级卒中中心的成熟技术及地区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区医院医联体构建。通过技术指导、开通绿色通道、开展远程会诊、到医联体医院病区查房、设固定门诊等方式,每年协作完成大量脑卒中紧急救治工作。此次跨院桥接取栓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医联体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优势——让基层医院能快速识别重症、及时转诊,让上级医院能提前准备、高效救治,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江顺福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宣传科